健康教育专栏
Health Edu
  • 健康宣教
腰椎间盘突出的痛,保守or手术?该出手时就出手!
作者:浙医健杭州医院 时 间:2024-04-12

腰椎间盘突出

到底要不要手术?


对于很多人来说

可能都更倾向于保守治疗


但对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守治疗并不能解决问题



今年刚满60的暨女士腰痛是个老毛病,几年来一直选择保守治疗,一旦稍微好点也就不管了。然而近几个月腰痛反复得厉害,连右侧小腿也跟着一起痛起来,走路都十分困难。


李女士今年快60了,大半年前腰部和左臀部出现了疼痛,下肢发麻,站立时人都是歪的,走路也一瘸一拐,一次性最多只能走100米。而在此前,李女士在当地医院已经做过一次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如今大半年过去,没想到又复发了,并且症状加剧。这次李女士选择了膏药贴敷等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仍然没有好转。


两位女士来到我院就诊,检查后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并且已经比较严重。


暨女士除了腰椎间盘突出,还伴有腰椎管狭窄,已经严重压迫了神经。经过综合分析和手术方案的制定,院长助理、骨科主任、创面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吴翔为暨女士摘除了有问题的腰椎间盘,并对椎管进行了减压和植骨融合、固定,解除了腰椎管的压力。“终于能好好走路了!”手术后的暨女士很是高兴。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引起腰椎局部关节增生、韧带肥厚等挤占正常椎管的容积,导致椎管内脊髓及神经长期受到卡压,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腰部疼痛、间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及无力等,患者若长时间走路会出现双下肢酸麻疼痛加剧。该病是影响中老年患者行动常见的腰椎疾病之一。




腰椎后路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就是对椎管内部的站位,或者是压迫性的因素进行切除,之后再将相邻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完全摘除,在此处进行植骨融合,最后再配合腰椎后路的相关内固定装置,将这个部位完全稳定、固定下来。


简单来说,就是要将突出的腰椎间盘摘除,再进行植骨。


该手术适用于腰椎滑脱、比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及腰椎后凸等结构改变问题。手术骨破坏较小,神经根减压彻底,同时可明显减少对局部肌肉的损伤。


而李女士除了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外,还出现了腰椎滑脱和脊柱侧弯。因此除了要对有问题的椎间盘进行摘除,还要对滑脱的部分进行植骨稳定,以及椎管扩大。


康复医学科主任、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应行为李女士制定了相应的手术方案,术后的李女士终于能“挺直腰杆”走路,疼痛也消失了!



腰椎滑脱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这些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1.诊断明确,经长期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部分患者经正规系统的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且经CT或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应接受手术治疗。


2.病情逐渐发展,神经症状明显者。患者病情加重,出现肌力减弱,神经支配区域麻木甚至足下垂(如下肢肌肉无力、感觉麻木和行走困难),查体出现神经损害的体征,结合CT、造影等检查神经根受压状况与症状相符,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3.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其他腰椎骨性病变需手术治疗或探查者。


4.症状反复发作者。一些患者症状显著,经非手术治疗缓解后,不到 6-8 周又再次发作,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就应考虑手术。


5.急性发作,具有明显马尾神经症状者。患者在发病时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大小便功能紊乱者,需紧急手术摘除椎间盘。



两位女士的腰椎劳损范围较大、并发症多,且疼痛剧烈,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生活,保守治疗已经无法缓解她们的症状,此时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腰间盘突出症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当我们久坐、做重体力劳动或腰部扭伤、摔伤后,出现腰腿部放射样疼痛或麻木时,以及出现肛门及会阴部麻木、二便及性功能障碍时,就要当心腰椎间盘突出症。

图片


需要强调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等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要有相对应的神经压迫表现。


很多人有腰痛症状,做了磁共振检查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于是就误以为自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是一种误区。导致腰痛的原因很复杂,腰椎间盘突出并不一定就是腰痛的原因。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